北师大亚太实验学校高中部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来源:北京师范大学亚太实验学校
时间:2019-11-23
——北京师范大学亚太实验学校的高中部的青春五月
五月榴花照眼明,一晃,学期过半,春末夏初的校园热闹非凡,处处都彰显出青春活泼的气息,我们的高中部也不例外。在这个五月里,在紧张地学习之余,高一高二两个年级的男生们又进行了一场篮球对抗赛,高二的学生还走出校园去参观了鲁迅博物馆。
“少年心事当拏云”
运动会刚结束,高中里爱好体育的男生们又坐不住了,他们自主筹划、协调,五月16日中午,在装饰一新的体育馆中开展了第二次高中部篮球对抗友谊赛。
这一次篮球赛的所有人员协调、赛制规则等都是学生们自己安排的,无论是上下场的球员安排,还是裁判和记录两位同学的分工协作,都在比赛之前考虑得全全面面、安排得妥妥贴贴。他们还邀请了几位体育老师前来坐镇,以应对有可能出现的紧急问题。
随着一声激越的哨响,抢球、跑动、传球、篮板……偌大的篮球馆里瞬间燃起蓬勃的少年朝气,他们争着抢着,不放过任何一个进攻的机会,也不忽视任何一个防守的时机,比分一度胶着,每一次精彩的抢断、每一次默契的传球、每一个精准的投篮无不引得围观同学的阵阵呐喊助威。经过激烈的角逐,高一年级以八分之差惜败于高二,不过比分似乎并没那么重要,球赛一结束,两个年级的大男孩们就都累得躺在了一起。整场比赛,负责裁判的么嘉逸同学沉着冷静、果敢公平,负责记录的田晟育同学严肃谨慎、一丝不苟,虽未上场比赛,他们亦是此次球赛不可缺少的参与者。
一场简单的篮球赛,既丰富了学生们的课余生活,提升了他们的协作力和集体凝聚力,也展现了高中学生奋发向上、拼搏进取的精神风貌。
“我以我血荐轩辕”
期中考试前后,高二年级的语文教学主要围绕鲁迅先生的文章展开,学生们在课上读了小说集《呐喊》、读了散文诗集《野草》、还读了《忆韦素园君》《纪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纪念》等怀人散文,对鲁迅先生有了比以往更全面的了解。但这些了解还是停留在纸面上,为了让他们对鲁迅先生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利用北京的资源优势,5月15日下午,高二年级全体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前往位于阜成门附近的鲁迅博物馆。
鲁迅先生自1912年至1926年,在北京客居了十四年,移居四处,写下了数量可观的传世之作,留下了许许多多生命的印记。阜成门外的鲁迅博物馆建在鲁迅先生在北京的最后两年中的住所旧址上,鲁迅先生曾在此完成了《华盖集》、《野草》等文集,目前馆区内包括鲁迅故居以及鲁迅生平陈列馆。我们来得不巧,鲁迅故居正好在翻修,很遗憾无缘得见著名的“老虎尾巴”绿林书屋。
生平陈列馆非常有特色,它以鲁迅先生的生平足迹为线索,以各种具体实物为见证,串联起了鲁迅先生的一生。馆内分为在绍兴、在南京、在日本等展区,并且每个展区都有不少的拓展知识,让参观者更完整地了解鲁迅先生生活的那个国困民危、危机四伏的时代。我们的学生在语文老师章甜甜的带领下,缓步慢行,细细地参观着。“这不是社戏里的吗?”“藤野先生!”每当出现他们读过的文章中的人物或者事物,他们便看得更仔细了。
在《自题小像》这首诗前,老师给他们解释什么叫“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不少同学听得暗暗点头。回来后的参观记事中,于然同学这样写道:“我一直只知道鲁迅先生弃医从文,可读了这句诗,我才知道他为何要选择学医、又为何会弃医从文,他所有的抱负都在这两句诗中,他一生的博大胸怀也在这两句诗中!”
在“三一八”惨案的介绍前,学生们久久驻足,博物馆图文并茂、具体全面的背景介绍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何谓动荡的时代、何谓时代的青年、又何谓青年的职责。谷秋池同学在她的参观记事中写道:“刚刚才学了《纪念刘和珍君》,那篇文章中深切的悲愤之情非常打动我,今天我终于见到了‘常常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还见到了她的同学们,我终于理解了鲁迅先生为何会出离的愤怒。”
跟随章老师生动丰富的讲解,参观逐渐走到了尾声,当来到“民族魂”的那三个大字之前时,同学们都神情凝重而肃穆。“走过了鲁迅先生的一生,我对他有了更多的认识,也有了更多的敬重。百年前,他以文字指点江山、拯救民族、唤醒世人,如今这盛世太平,如他所愿,也需要我们这些时代青年努力学习,将来尽力维护!”这是赵天琪同学的参观记事所言。
从诗文创作到人生选择,鲁迅先生时刻把华夏民族放在心上,始终践行着自己最初的诺言,不忘初心,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当下,青少年是应该也必须阅读鲁迅的,要读他的作品,还要品他的精神!在回程的路上,同学们拿着老师发的鲁迅先生诗文选篇,读着“我以我血荐轩辕”、读着“俯首甘为孺子牛”,相信这次参观之后,他们一定对鲁迅先生有了更立体的认识,也对自己该怎么做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我们需要在课堂上埋头苦学,我们也要走出书斋,走向更广阔的世界,体育运动或者校外参观,都是课堂外的动人风景,也是有朝一日孩子们离开学校后最珍贵的一些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