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三十五中国际部首席导师&导师心理沙龙
来源: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国际部
时间:2020-02-23
2020年,庚子鼠年,一场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以迅猛之势,席卷中华大地,不速之客来势汹汹,蔓延迅速,严重威胁着我国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然而中华儿女团结一心,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下,打响了防控阻击的“战役”,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为生命接力,与时间赛跑。
但是,隔离式的居家模式、上升式的确诊数据、爆炸式的谣言四起、探索式的指导途径等等,无不是我们从未尝试过,并不习惯的生活模式。担忧、焦虑、恐慌等消极情绪不由得产生进而肆意蔓延,侵扰着心理的堤坝,加重了疫情带来的伤害。
生命的救助,心理干预不能缺席
随着疫情的不断发展,数据的变化、新闻的报道、隔离的限制、监控的繁琐与未知的迷茫,人们心理的各种不适也逐渐显露。
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国际部特邀中国心理卫生协会DBT学组委员、北京市西城区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带头人。
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国际部董艳菊名师工作室创建人董老师以《疫情下教师如何自我调节及指导学生》为主题带来系列线上心理沙龙。针对此次疫情,董老师从心理学、生理学的角度用深入浅出的方式向老师们剖析了疫情之后人的正常反应,使老师们知其然同时能知其所以然;同时董老师教授了6种自我调节的方法,如果您也想开展积极的自我调节进而帮助到身边的亲友,那么下面的内容一定不容错过:
TIP1:
人类的应激状态是遇到不正常事件后的正常反应!
人类在危机事件时的行为反应是有积极意义的!
在面对突然的或长期持续的巨大压力时,我们会进入一种叫“应激”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中,我们较往常会在情绪、心理、思维和行为上发生许多变化。
情绪上:烦躁、恐惧、愤怒、麻木等
生理上:不明原因的疼痛、胸闷、心悸、食欲变化、睡眠障碍等
认知上:注意力下降、健忘、思维混乱、消极观念等
行为上:坐立不安、食物烟酒依赖、哭泣、反复搜集相关信息等
这些变化具有适应社会的意义,恐慌,意味着对危险的警觉,这种警觉使人类对危险更敏感、因此更积极地保护自己。所以我们应正视自己在此段时间的“反常”表现,接受这种“反常”。
不同人对于应激的反应程度和表现是不同的,对于普通民众的影响(参考清华大学樊富珉老师)有以下几种
因此,请识别和接受自己的这些情绪,然后才能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而避免被情绪所控制。
TIP2:
教师、家长等成年人的情绪情感状态是孩子情绪状态的情感基调,在很大程度上主导孩子们的情绪体验
在此阶段,教师、家长在表达自己的感觉和情绪方面,要积极为学生做出榜样,允许和引导学生用他们的语言来表达他们正在经历的感觉,这对帮助学生面对危机情景常常是非常有效的。
TIP3:
缓解危机事件的6种有效方式
l Step1觉察自己的情绪:我们目前所有的情绪,都是对疫情这一特殊事件的正常反应,当发现情绪在不断升级时,需要提醒自己是否是对危机事件过于关注和敏感。
l Step2接纳情绪:我们感觉不舒服的同时也在激发着自我保护的行动;当我们感觉不适的时候,也要看到这些情绪的功能。
l Step3调节情绪:分散注意力,通过阅读、音乐、运动、做家务等活动减少对疫情的过分关注。
l Step4通过调整呼吸、肌肉放松等改变情绪:人的身心是一个系统,当我们压力过大时,会出现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呼吸速度加快等生理变化,而我们通过调整呼吸、冥想、肌肉放松等方法可以缓解紧张情绪
科普时间:三重脑理论(方法四正是对三重脑理论的实际应用)
l Step5尝试回到自己以前熟悉的作息中:找回原来的生活节奏,制定像原来一样的生活节奏计划,并去执行,以获得稳定感和掌控感。
l Step6必要时寻求帮助:避免全天候工作、几乎不休息;避免无能感或不称职感的负面自我对话;避免过度使用食物、酒精、烟草、咖啡因等物质作为减压工具;努力做到与同事或团队合作;积极运用放松技巧/压力管理/倾诉/休息时间。
戮力同心
众志成城
1小时线上的疗愈,众多教师积极地参与其中,期间董老师与教师们进行了大量适时地互动和交流,将自己的疑惑与困扰一同分享、解决;此次心理沙龙,恰如一场及时雨,滋润了些许焦虑的心灵,让教师们能够放松身心、戮力同心、轻装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