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宅家“心理处方——成都西雅美途外国语联合学校
来源:成都西雅美途外国语联合学校
时间:2020-03-13
疫情来势汹汹,又变幻莫测,牵动所有人的心。病毒不仅影响我们的身体,也让我们的情绪面临巨大挑战。
今天,成都西雅美途外国语联合学校特为家长们带来了疫情防控的“心理处方”,在这个加长版的“寒假”里,家长应该怎样与孩子相处?如何协助孩子与情绪相处,增强孩子的“心理免疫力”?一起来看看吧~
宅在家中父母应如何协助孩子与情绪相处呢?
1. 关注孩子情绪变化,协助孩子识别情绪
情绪是我们每个人一生的重要话题,也是每个人的必修课。若要教导孩子与情绪相处,父母首先要对自身意识状态有觉察力,每个人内心,乃至每个念头背后,都隐藏着一份这样的观照力。父母将自身的这种力量带入到生活中,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时时观察孩子、观察环境,协助孩子去识别情绪。告知孩子情绪无好坏,情绪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
2. 开展家庭讨论,关注孩子消极情绪带来的低能量
和孩子一起讨论,哪些词语让你心情喜悦充满力量?哪些词语让你感到不舒服没有力量?最近你感受最多的是哪些情绪?这种情绪带给你什么好处?
怎样提高孩子的心理免疫力?
在疫情期间,如果孩子因为不能外出感觉到焦虑;过分担心自己及家人身体状况,身体不舒服就是肺炎;吃不好饭或是担忧自己的学习……怎么办?非常时期非常爱,这个时候,需要我们父母先陪伴孩子慢慢静下来。父母接纳包容孩子的所有情绪,不受他们负面情绪影响,并引导孩子正确调节情绪。
1. 引导孩子学习权威病毒学知识以提高控制感
疑病或恐慌的时候是由于我们对于病毒的病理学、典型症状、诊断标准和防护手段等知识的储备不够,容易产生低控制感和自我效能感。建议学习一些科学的病毒以及防护的相关知识,充分认识到这些病毒是可以控制的,我们自己及家人是可以通过有效防护手段进行防护的。
2. 引导孩子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
大家接触到各种来源的信息,身体一有点不舒服就会不由自主地往新冠肺炎上想。疑病心理的出现很多都是消极的自我暗示的结果。时不时给自己一些积极的自我暗示,比如,“身体稍有不舒服,是正常的反应,无需过分担心”,“新冠肺炎是可以医治的”等等,能缓解我们的焦虑。
3. 引导孩子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生活有规律
倡导孩子规律作息,不要因为不上课就破坏生活的规律,生活规律的打破容易造成身体的不适和心理的烦躁。引导孩子把自己的生活尽量安排好,睡眠充足,饮食均衡,把学习与生活区分开,少看手机,将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自己的学习上来,让自己的生活有规律。
4. 开展家庭活动,与孩子多些陪伴
作为家长,及时调整宅在家里这段时间自己和孩子的相处方法,稳定情绪,智慧生活。
空闲时间,家庭可以一起看一些积极正能量的电影,或者搞笑放松的视频短片;进行室内休闲娱乐活动,如看书、看电视、听音乐、做手工、画画、打太极、做操、瑜伽、舞蹈、跟家人聊天等,保持积极心态。父母与孩子多做一些分享,父母多倾听孩子的倾诉,让孩子把不良的情绪及时的宣泄出来。
疫情信息铺天盖地,如何合理关注信息“点”?
非专业人士不应过度关注发病率、死亡率、治愈率等专业数据,避免因道听途说而产生焦虑、恐惧;应根据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士建议,将重点放在自身防护上。
如何对孩子进行心理防护?
1. 在孩子面前,父母最好关掉疫情相关接收通道,当孩子休息或不在近前时再阅读疫情资讯或观看疫情相关视频。
2. 家长应与孩子一起保持作息规律,有计划、有意识地安排学习、室内锻炼、家务劳动、亲子游戏等。
3. 用孩子最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如绘画),解释孩子对疫情所不理解的问题,有助于孩子理解病毒、生病等概念。
4. 父母保持情绪稳定,及时觉察并调节自己的焦虑、恐惧情绪,在孩子面前尽量呈现出稳定、积极且有力量的一面。
5. 鼓励孩子表达情绪,保持足够的耐心聆听;允许孩子哭泣和表达恐惧情绪,帮助他认识到害怕和恐惧是正常的情绪反应,并可以通过绘画等方式帮助孩子表达内心的感受,舒缓不良情绪。
作为孩子自身,除了家长的陪伴,也可以把心理健康课中学习的处理情绪的小技巧应用到我们的生活中,“混合法、生理平衡法、海灵格法(哭泣时)、现场抽离法、逐步抽离法(空椅子技术)”及时调整自己的情绪,珍惜和父母宅在家的日子。
在这个加长版的“寒假”里,充分利用这段时间,还可以:
1.制定一个计划。安排好每天要做的事情,特别是要保证规律的饮食和睡眠。
2.钻研一件事情。看书、听音乐、写字、学习一项新技能等。
3.找到一种支持。跟家人一起做家务和聊天;没有跟家人在一起的,可通过电话、视频聊天等方式跟家人和朋友保持联系。
4.进行一项训练。心情烦躁时,做自己喜欢的室内运动。
5.思考一些体验。思考自己可以从这段经历中获得什么有价值的人生体验。
更多国际学校资讯信息,尽在125国际学校招生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