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世国际书院学生深入惠州体验非遗文化
来源:汇世国际书院
时间:2020-08-24
汇世国际书院被甄选为2020大型联合国非遗项目《非遗风赏.盈光未寂》的首期项目体验学校。于是在长达3个月的准备后,汇世的老师带着学生们一起朝着非遗的第一站:惠州, 全力出发!
非遗项目中,学生们分为不同的小组深入惠州当地体验并且帮助传承不同的非遗文化。
第一非遗小组:黄金酥丸
黄金酥丸制作技艺”,2015年就荣获广东省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黄金酥丸流传于清朝乾隆年间,至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曾是官府名菜,而今已走进千家万户并名扬海内外。
酥丸前面“黄金”一词,一是因为丸子是经油炸过的大肉丸,外表呈黄金色;二是相传酥丸曾与黄金同价。清朝乾隆年间,“黄金酥丸”就在归善县(惠阳的古称)这一带广泛流传,当时客家人都有吃黄金酥丸的习俗。
据淡水黄金酥丸的第三代传人许林老师傅所述,过去旧社会,每家每户都有蓄养家禽,逢年过节的时候大家就会宰杀大量的家禽应节,但由于当时条件落后,没有冷藏设备,人们想了各种方法储存这些肉食,尝试用盐腌制或者晒干……但经过腌制和晾晒的食品口感差,食物本身的鲜味也被破坏。后来,人们才想到用油炸的方法,黄金酥丸便由此诞生。清朝乾隆年间著名诗人、美食家袁枚到惠阳旅游,品尝了黄金酥丸后,也对其赞叹不已。在袁枚的《随园食单》记载:“粤东扬明府作肉圆,大如茶杯,细腻绝伦,汤尤鲜洁,入口如酥,大概去筋去节,斩之极细,肥瘦各半,同纤合匀。”(袁枚《随园食单》出版于1792年,乾隆57年,是我国清代一部系统地论述烹饪技术和南北菜点的重要著作。)
第二非遗小组:惠州剪纸
惠州剪纸以刀法细腻、构图严谨、气韵生动活泼、线条流畅、刚柔兼济、作品富含故事情节、讲究生动传神与情趣著称。
惠州剪纸至今已有130年以上历史,以刀法细腻、构图严谨、气韵生动活泼、线条流畅、刚柔兼济、作品富含故事情节、讲究生动传神与情趣著称,并于2013年入选惠州市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惠州剪纸题材多以寓意吉祥的福、禄、寿、喜及纳福驱邪为题,围绕人生礼俗、岁时节令等民俗生活制作,是民俗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惠州剪纸以刻为主,以剪为辅,在艺术上则运用了对立统一的手法,对比强烈,构图夸张变形而不失真。在表现形式上,惠州剪纸大多刀工细腻、线条流畅,其圆孔和弧线都比较流畅,且柔中带刚,蕴含“纸味”。
第三非遗小组:李家拳
李家拳相传为清乾隆四十八年(1782年)发源于惠州鹅埔角火地村,由村民李义所创,是广东五大名拳之一。该拳集南派功夫之扎实硬朗,融合北派功夫之快捷利落,独具一格。严景山师傅是李家拳的第六代传人。又一说法是少林僧人李锡开所创,广东新会李友山在少林五行拳基础上改进所成。距今250年历史,因风格各异而有“新会李家拳”与“惠州李家拳”之分。①新会李家拳,为广东“洪、刘、蔡、李、莫”五大拳种之一,由新会县大泽区七堡乡人李友山所创,距今已有二百多年历史。
李家拳流行的拳术套路有五连手、中六连、七连手、哨打、短扣、三十六肘;器械套路有子午连环棍、双头大圈点棍、金锁连环双刀等。其特点为:长桥大马,多肘法,偏身偏步,质朴刚劲。要求沉实稳固,蓄劲充沛,出手迅猛,力点准确。拳诀云:“缩头贴肩两手硬,疾力撮为进步行,团胸虎背二字马,吞肩缩脯即出肘。”即要求身法紧收屈敛,缩小身体面积,以便能钻空打入对方。在劲道上强调先蓄后发,先收后放。
汇世国际书院 · 预约看校
下一篇:木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