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寄语
这是一个机遇,让我们这些教育的追梦者,在全球化变革的宏大背景下去创办心中理想的学校,实践面向未来的教育。
这也是一次挑战,在社会性焦虑泛化,竞争无序的当下,要始终高扬教育精神的旗帜,又要办出立足中国、影响世界的现代化的创新教育。
然而,正因为有挑战,华师双语的追求才显其价值,才能激发全校师生生命之活力,精神之永续。
事实上, 在办学过程中,所有的教育行为受制于思想、理念、立场乃至教育的哲学思考,大多数人都承认教育思想的重要性,但在实践中,往往忽略它的引导价值,依赖于惯有的经验和做法,最终重回旧有轨道,而不再致力于改变。
华师大附属双语学校力图高举思想的旗帜,站在教育固有的、即教育以提升人的生命价值的立场上来认识教育、认识教育所要做的和应该做的事,使教育回归其本来的目的——以爱的教育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
我们重视思想,更重视行动,因为只有行动才有结果。因此,华师双语的教育除了要有正确指导思想,还要有能体现这种思想的具体行为。我们希望,华师双语的教育行动如其思想一样,有它的逻辑起点,或基本原则,这一原则既有其质朴性,又有其广泛的适用性和无限的拓展性。此所谓,追寻变革,不忘天道。
实现理想教育的载体是学校。理想的学校应有宏大的志向,理想的学校应该让学生喜爱、教师满意、家长放心、社会赞誉。
理想的学校管理富有章法,环境宁静温暖,教师为人端正,学识丰厚,他们富有爱,愿意把关爱施与他人,特别是他们的学生。
对于教师而言,华师双语的教师发展目标确定为:让教师成为具有鲜明专业特征的新生代教师。学校将致力于以提高教师职业素质为核心的文化建设,以提高专业素养为核心的学术建设,以提高互联网技术为核心的教能建设,以培养骨干教师为核心的队伍建设,以创新评价机制为核心的制度建设。
实现理想教育的途径是课程,对学校来说,课程是学校教育的主要体现,在华师双语持续的发展中,将逐步建设适合中国学生而且能够支持学生融入全球发展的教育体系,在课程及教育教学等方面持续表现出鲜明的中西融合的现代教育特色。
对于学生而言,怎样的课程滋养着怎样的人,课程的效能决定着学生成长的方向和水平。建立多元化、可选择的课程体系是华师双语持续发展目标之一,而课程建设的核心任务则在于怎样围绕学生发展的目标。
华师双语的学生发展目标为:以中华传统文化为根基的、成功的学习者和优秀的世界公民。
何谓成功的学习者? “成功” 对于个人而言,是获得想要的结果或者说达到所设定的目标后的一种心理满足感。学校把“成功的学习者”作为学生发展的目标之一,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不仅成功的学习结果之积累能为他往后取得更大成功奠基,而且基于兴趣、爱好的差异化的学习过程能满足学生的发展性心理,将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积极作用,是学生热爱生活,喜爱学习,幸福成长的支撑所在。
关于“优秀的世界公民”。
把“成为优秀的世界公民”作为华师双语向社会承诺的教育责任,是我们根据未来世界的变化和中国学生的发展趋势而提出的目标。对于在面向世界,并终将融入世界的中国学子而言,他们需要努力作好必要的心理准备、知识储备和能力配备,其中包括增强建立在本土情怀之上的全球意识、跨文化理解及团队合作能力等等。严格地说,优秀的世界公民是指成年人。但是,这样的成年人是从青少年逐步成长起来的。这一成长过程及其所受的教育和影响,对于他将来能否成为优秀的世界公民有深远的意义。
关于以中华传统文化为根基。
“以中华传统文化为根基”的核心是让每一名学生不要忘记自己是个中国人,要认同并坚守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在未来的世界舞台上展现出一个高素质的中国人形象。学校将国学经典列入学生的必修课程,以拓展性阅读帮助学生建构丰富、高尚的精神世界。
学校教育怎样才能适合每一个学生并为学生所喜欢?适合,主要是指有适合的教育环境,适合学生成长的课程和教学方法,包括适合的学习评价。适合的教育必然是关注个体的教育,是满足差异化需求的教育。因此,我们在设计课程和组织教学时候要考虑并努力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有利于他学习和发展的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资源与评估体系。
让教育适合每一个学生正在成为当代教育的追求,初看起来,这像是因材施教的古老思想在今天的表现形式,实际上却是教育者在人本主义价值观深入人心的时代发出的目的性和本体性的呼唤。我们今天之所以追求适合华师双语每一个学生的教育,说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符合时代精神的,是对现代教育的呼唤、寻求和创造。
其实,所有的职业都是深度切入社会与人生的一条通道,我们最需要做的,是找到最适合的那条路。我们未必能像盖茨、乔布斯、尤纳斯那样改变世界,但我们至少可以在学校这个微观的领域内,以执着而踏实的努力,影响甚至改变每一名师生,让他(她)们生命中的每一天充满成长的快乐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