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七中国际部《向往的大学》:在《Nature》期刊发表论文是什么体验?
来源:成都七中国际部
时间:2021-02-01
《向往的大学》
栏目介绍
对于在读高中生来说,“大学”是一个充满神圣光环的词汇,在未真正走进它之前,大家对它总是满怀向往:在一个阳光温暖的日子,阳光透过摇晃的树叶落下斑驳的影子,习习的清风吹拂着,莘莘学子手捧书在草坪上、湖水旁的石阶上,潜心钻研着自己热爱的学问......亦或在课堂上与教授旁征博引,课下与同学激烈讨论、交换心得,在实验室中与公式数据死磕,图书馆中最大限度的汲取知识......你向往的大学是什么样子的?真正的大学是否真如大家想像的那样拥有多姿多彩的生活,又无拘无束呢?高三的同学目前正处于录取等待阶段,对于即将开启的大学生活又有哪些期待呢?
成都七中国际部自1999年成立以来,已经走过了21个春秋。办学21年,成都七中国际部已为英美澳加等国家的100多所大学培养超过3000名优秀学生,其中70%的学生进入世界排名前100位的著名大学 ,校友足迹遍布世界各地 。部分毕业生升入牛津、剑桥、帝国理工、哥伦比亚等世界顶尖学府继续深造;众多毕业生已成长为社会的中坚力量,正在各专业领域为祖国发展贡献力量。
我们不仅注重在读学子的教育培养,对于已经毕业的校友我们对他们的未来发展状况也在进行持续关注。2021新年来临之际,我们特别策划《向往的大学》栏目,邀请到七中国际部历届毕业校友,为大家分享他们从七国毕业后真实的大学教育/工作经历,以进一步鼓励七中国际部学子追求卓越、自立自强。
《向往的大学》vol.3
在医学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廖小添从小便立志做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高二时在学校的组织与帮助下她以中国大陆第一人的身份参加了美国圣奥尔本斯中学的SPS项目,在SPS中除了讨论中西方医疗体系之外,她还懂得了如何用自己的所学所用去创新,去服务于社会。在德州游学的时候,她参观了德州医学中心,第一次认识到原来医学研究可以是这样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到公共健康,病人权益...... 那时她就在心里许下愿望:将来有一天自己也能在这样一个地方工作学习就好啦。
由于在美国本科阶段是不能直接学医的,在密涅瓦大学就读期间,她通过多份和医药相关的实习不断精进、充实自己。结束哈佛干细胞研究所的暑期实习后,2019年她又申请了波士顿儿童医院的实习,在血液/肿瘤科担任研究助理。实习期间,廖小添和小组成员通力合作做研究,于2020年在英国著名杂志《Nature》共同发表了一篇关于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s/MPNs的论文。通过自己的努力,高中时许下的愿望终于在波士顿实现了。
密涅瓦Minerva于2012年成立于美国旧金山,由The Minerva Project与 Keck Graduate Institute (KGI)联合创建,被称为“比常青藤更好的大学”,是全美录取率最低的大学,甚至比哈佛、耶鲁更难进。Minerva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没有固定的教学大楼,没有封闭的校园。它完全颠覆传统本科教学理念,一切以学生为中心,自主设计并研发了“面向未来”的全新教育模式。在Minerva的四年里,学生们将会共同前往全球七个城市旅学:从旧金山到韩国首尔、从印度海得拉巴到德国柏林、从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到英国伦敦,最终飞往中国台北。在这七座多元又充满活力的大都市里,学生们不是以游客的身份走马观花,而是需要学会成为一名积极的当地公民,深度接触每座城市,独立生存并融入其中。更重要的是,通过Minerva每学期为学生们精心设计的Civic Project实习项目,每个人都有机会应用Minerva所学,尝试解决当地社区面临的实际问题。
Q:密涅瓦大学是怎样的学习模式?
总体来说是像一个金字塔一样的学习模式。密涅瓦第一年是通识教育,主要为针对批判性思维训练的分析课证,强调高效沟通能力的多模式化交流课程,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实证分析课程以及就帮助学生理解系统性分析的复杂系统课程,简单得来说就是教导我们如何更有效地观察,思考,和与他人沟通。
进入后几年的学习,我们可以选择更具体的方向。先是大二时挑选大致专业,如人文艺术,计算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以及商学,后是大三大四更深入细化的Concentration。比如我选择的就是自然科学里面偏生物的Cells & Organisms 以及计算科学里的Data Science & Statistics。
平时上课大部分课程都会是seminar(研讨会),需要大量的课前预习以及准备,才能保证自己在课上能提供有质量的发言。一般一节90分钟的课,教授说话的时间平均小于30分钟,剩下的都会是学生发言以及小组活动。因为我们每一节课都会录下来而且教授会给我们的发言在课后打分,所以只有课前认真准备课上积极参与才能保证自己能有最大的收获。
课后打分
Q:为什么选择密涅瓦这样一所创新学校,同时选择了自然科学和计算机科学这两门看起来完全不相干的专业?
选择大学时是比较纠结,因为我申请的时候一直比较偏向于医学预科优秀的院校,而密涅瓦本质上是更注重于全面的博雅教育。最后还是国际部升学指导杨玲老师的一句话点醒了我,她问我“如果不去密涅瓦的话会不会后悔?”,当时我想是肯定会的,我一定会后悔。
专业选择是因为我一直对学医很感兴趣,所以一开始定的是生物方面的专业,但是通过密涅瓦通识教育接触到了编程,暑期在诺华生物信息团队的实习经历也让我对生物和计算机学科共通之处越来越好奇,也让我认识到了还可以有很多种思考解决生物学问题的方式。
@诺华生物医学研究所
Q:就读大学期间有哪些难忘的回忆吗?
有很多珍贵的回忆呢:在旧金山植物园当志愿者的时候每次都可以从学到好多超有趣的知识并收获好多生机勃勃的植物;和好朋友们一起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吃牛排学习探戈;在首尔和实验室的学长学姐们一起烧烤K歌;在海得拉巴和大家一起学做印度香饭......
Q:4年环游7个国家旅学,这种颠覆传统的教育方式对你来说有什么不适应的吗?
最大的困难大概是要学会怎样快速地适应一个新环境吧,因为四年本科期间我们有在7个不同的国家游学,有时候可能在一个国家待了4个月,刚觉得适应了就马上要前往下一个地点。同学之间有提供很大的帮助,因为新到一个城市,大家会互相分享一些自己的经验,比如说可以去哪里买菜比较方便,可以和哪些机构联系实习机会,不会说当地的语言但是哪些基本的语句可以学一下之类的呀......
其实无论是高中时通过七高参加的圣奥尔本斯政治科学项目,还是德州的游学项目,都让我有了和国外的小伙伴们一起生活学习的经历,从而让我更熟悉美国的一些风土人情,在第一年旧金山大学入学的时候能够更好地适应。
Q:在密涅瓦大学学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我觉得自己非常的幸运,能有一个在价值观和世界观还未完全形成的时候去接触不同的人和文化的经历,也很感谢身边的同学和老师们,让我成为了一个更温柔自信的人,有勇气去追求自己的梦想也相信这个世界可以变得更好。现在回头看来,我非常感谢在密涅瓦这几年的经历,让我在学习怎样成为一名好医生前有了更完整的人生经历,成为了更好的自己。
Q:关于2018年获得罗德奖学金的提名,能否简单介绍下这是一样怎样的奖项,得知自己获得提名是什么感受?
我觉得用奖学金的motto “To fight the world’s fight”来总结罗德奖学金挺贴切的。它要求申请者一定的学术素养,有出色的课外活动表现,追求真理,富有勇气,关心同胞的福祉并尽所能地帮助弱者。当时申请也是因为自己很认同这句motto,也想加入到这样一个优秀的集体里面。
当时拿到最终面试的通知感到很荣幸也非常开心,虽然最后没能入选也收获了很多,申请的的过程中我对自己有了更深的认识,也结识了很多特别优秀的小伙伴,能在大佬评委老师们面前探讨自己的抱负也是一次值得珍惜的经历。
罗德奖学金(Rhodes Scholarships)的全球录取率是万分之一,也是全球最难申请上的奖学金之一,有“全球本科生诺贝尔奖”之称的美誉,得奖者被称为"罗德学者"(Rhodes Scholars)。其评定标准包括学术表现、个人特质、领导能力、仁爱理念、勇敢精神和体能运动等多方面。罗德奖学金旨在资助"卓越、勇敢、仁爱以及拥有领袖气质"的世界青年精英赴牛津大学深造 。
Q:关于你和小组成员合作在《Nature》发表论文,能简单分享下你们的论文主题吗?发表这样的论文有什么重大意义?
我们的论文主要探讨的是骨髓增生性肿瘤 (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s/MPNs) 的遗传风险机制,换句话说,就是在研究为什么会有人更容易得MPNs。因为爸爸是MPNs的患者,我一直比较关注这方面的研究,也非常幸运能在毕业后直接从事探索MPNs疾病机制的工作,希望我们的发现能够为将来治疗和药物的研发提供新思路。
《自然》周刊是世界上最早的国际性科技期刊,自从1869年创刊以来,始终如一地报道和评论全球科技领域里最重要的突破。《自然》杂志也是一份在学术界享有盛誉的国际综合性科学周刊。杂志以报道科学世界中的重大发现、重要突破为使命,要求科研成果新颖。
Q:疫情对你学习、生活有哪些影响?
因为疫情的关系,有一段时间不能去实验室做实验,所以工作的重心从基因剪辑实验转到了生物信息分析方面,前段时间实验室恢复正常运行,正好可以测试一些分析出来的假设。
因为工作性质和行业的关系,没有受到太多的影响,确实比较幸运,但每次看新闻,听身边医护人员谈论他们经历的时候还是会感到非常愧疚,除了戴好口罩注意防疫以外不能有更多的贡献。
Q:你对学弟学妹在高中学习、大学申请、未来大学生活乃至实习工作等有哪些建议吗?
不管什么时候身体和心理健康的都是第一位的,学习工作再紧张,也要好好照顾自己。
Q:请给母校送一点祝福吧~
非常感谢高中阶段接触到的每位老师,从学习,生活,个人发展方面都给了我非常多的帮助,无论是专注于素质教育的Tony和Amelia老师,优秀的SAT学科老师和外教们,认真负责的申请团队的老师们,还是一直鼓励我的杨校长都给了我很多的支持,让我有勇气去组织和参加不同的校内校外活动,有了非常丰富多彩的高中经历。感念师恩,希望母校越办越好!
更多国际学校相关资讯,可到本网站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