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武进区威雅实验学校荐文-如何平稳渡过“青春期风暴”?
来源:常州市武进区威雅实验学校
时间:2021-09-26
养育孩子的旅程中,
最让父母们担忧的,
莫过于“青春期”这十余年。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布的《国民心理健康报告 (2019-2020)》显示,在青少年中,抑郁检出率为24.6%,重度抑郁有7.4%。
也就是说,在中国,每 5 个孩子中,就有一个可能存在抑郁症状。
【常州市武进区威雅实验学校家长学苑】成立以来,收到了不少父母们的倾诉。有的苦恼孩子升入中学后性格大变,对父母简单的询问和建议都不耐烦;有的发现孩子厌学,却始终搞不清原因...
于是,我们策划了一期“家长锦囊”,携手专业心理咨询师严艺家老师,在9月16日,带来了一场有科普、有实操的青春期讲座,可谓是收获满满!
今天的文章将梳理讲座的内容,希望能让大家在面对青春期风暴时,更理性,更从容。
讲座内容扎实、丰富,故分为上下两篇。
下篇有严老师针对具体青春期问题的解答,将于下周发布,敬请期待。
什么行为标志着
青春期的开始?
青春期的本质,是一个心理发展去适应生理变化的阶段。
经历过孕产期的妈妈一定明白,激素的剧变,让母亲的心理经受着极大动荡。同样,青春期的孩子也经受着生长激素的刺激。孕产期10个月就结束了,但对于孩子来说,青春期则长得更多。
往常我们提到“青春期”,会认为是12-18岁。但现代的科学研究发现,青春期远远比想象的长。举个例子,现在上海女孩子平均的初潮年龄,比10年前提前了一年多。
所以,如果10岁的孩子出现了进入青春期的迹象,我并不会觉得特别罕见。
那青春期什么时候结束呢?
从理想化的角度来说,我们认为是25岁左右。如果ta在过程中还经历了一些持续的心理压力、创伤等,青春期可能还会延后。
青春期的生理基础
首先我们来看大脑的前额叶皮层,负责学习、思维、冲动控制和执行。
它到25岁左右才会发育完全,所以青少年很难控制自己;他们经常有很大的梦想,却不知道怎么去执行它;父母会觉得他想的东西都是天方夜谭,或者他决定交往的那些人,他完全看不到他有多危险,这其实和大脑形成的预测功能还在发展有关。
另外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叫做中线结构。中线结构会让青少年对自我形象特别的敏感。一方面,他们觉得自己站在剧场中心。比如我的脸上长了一颗痘痘,全世界都会看到,都会对我指指点点;另一方面他们又觉得自己很孤独,无法被人理解。
接下来是边缘系统,它主管我们每个人的“爱恨情仇”。如果说“悲伤”的感觉在小学幼儿园阶段只有一个乒乓球大小,到了中学阶段,悲伤会放大到一个足球那么大!
很多爸妈会觉得,明明孩子小时候脾气很好,但青春期时情绪波动却那么大,其实就是因为随着边缘系统的发展,情绪的强度大大增加了。
还有一个另我们头疼的部位,就是“中脑”。中脑掌管奖赏、满足。比如给小学生讲课,你说:“谁举手发言,我就奖励一朵小红花!”很多孩子会争先恐后地举手;但你要对一个高二的孩子这么说,简直就是自取其辱。原因就是他们的中脑正在发展,“满足”的阈值远远提高了,他们需要很多现实的解决方案,而不是中间路线。
温馨提示
儿童心理治疗开山鼻祖安娜弗洛伊德说过:“青春期是一个人一生中最正常的病理阶段。”各位父母体验到的“有病状态”,都是青春期正常的生理、心理变化所致;相反,如果孩子在青春期一切如常,反而可能是不寻常的表现。
青春期的终极拷问-我是谁?
青春期孩子这些反反复复的经历,虽然麻烦,但却十分重要。他们会迸发出惊人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发展自我,变成和父辈不一样的人。
所以,搞清楚“我是谁”,就成了青春期的一个重要的命题,他们会做出这些事:
对相貌、外表的焦虑:ta开始不喜欢你买的衣服;ta会在镜子前仔仔细细地打扮,会考虑:我长的样子会符合大众的审美吗?
青春期的孩子
为什么那么“怪”?
既然孩子们有这么多困难的任务要完成,那必须掌握一些“武功”。这在我们的术语上,称为心理防御机制。
大家都打过疫苗吧,有些人打完后会发烧,但我们不会把发烧看作糟糕的事,反而会告诉你,这说明你的免疫系统非常强。
同理,对孩子也是一样,他们为了达成自己的发展目标,也有一整套的免疫系统。虽然即时的反应会让家长担心,但这是非常必要的。
其中一种免疫机制,叫做“免疫过去的依恋对象”。
青少年有一个重要的任务,是把爸爸妈妈从心里请出去,让新的人进来。这是为了他以后构建自己的社会关系而做的准备。
为了实现这一点,ta会用同龄人或是偶像去替代父母的权威:“爸妈讲的不算什么,我朋友/我爱豆讲的才有用。”
另外,有些孩子也会有“情感倒错”的表现。明明他对你有许多依恋,但却时时刻刻表现出对你的不屑:你太out了、你怎么这么老土...
有时候孩子还会非常以自我为中心。比如有些青春期孩子用完的浴室、房间,简直没法下脚,这就是他想把周围人推开的表现。
还有的孩子会出现“行为退行”,经常像小宝宝一样撒娇、耍赖。他们知道自己要离开父母了,所以不自觉地,在父母身边呈现出一种幼小的状态。
温馨提示
大家就记住这个心理防御机制,孩子并不是真的不爱你们了,他们只是要体验那个可以离你们远远的,做一个大人的感觉。父母们一定要有耐心,要有底气、有节制地面对他们。也可以用一些非语言的方式安慰孩子,比如拥抱。
然后第二个重要的免疫功能,“免疫冲动”。
因为青少年的大脑皮层没有发育完全,他们控制冲动的能力是有限的。当他们没有办法控制自己时,会去做些“奇怪”的事来防止自己脱轨。
一种表现叫“禁欲”,禁止自己做某些想做的事。比如某天孩子突然说,我不想吃米饭了,或者我明天要考试,今天晚上一定不能做某件事,不然可能会有很严重的后果;
有些孩子可能会发展一些固定的“仪式”。比如他出门前要反复检查作业有没有带、反复洗手、必须要穿某件衣服去考试...通过这种行为,孩子能获得一种规律感,免于不确定性的困扰。
也正因如此,青少年很难接受妥协的方案,会觉得破坏了自身的平衡感,更难抑制冲动。比如孩子不愿意去学校,也许这背后,他正在防御某种冲突,可能在学校里被人欺负了,跟人的人际关系很紧张等。
温馨提示
我们在和青少年沟通的时候,尽管会不认同他们的决定,但还是要耐着性子,去看看在他选择的背后,真正恐惧的东西是什么,真正担心的东西是什么。
父母们如何
渡过“青春期风暴”?
看到现在,爸妈可能会有些糊涂:既然青春期孩子这么多奇怪的表现,我怎么才能知道,孩子什么样才需要接受外界的帮助呢?
最简单的判断标准,就是看孩子的状态有没有影响到他的发展。
发展主要分几块,一个是生活。比如说他有没有因为不吃米饭导致体重严重下降、月经不正常;有没有因为打游戏,晚上不睡觉,过去半年都没怎么长个子等等。另外一个是社交层面的,他的变化有没有导致他没法交朋友、有没有被别人孤立;还有认知层面的,他的学习有没有受到损害。
如果你的孩子出现了以下的现象,我的建议是一定要向专业人士求助,这个是非常重要的。
爸爸妈妈在家里可以做什么呢?我也有几个建议:
除了刷抖音、刷综艺之外,推荐大家看一个暴露年龄的美剧,叫做《成长的烦恼》。这部美剧中的父母,在我看来是一个与青少年沟通的特别好的范本。
对孩子保持一点温和的好奇。“温和”这个状态其实很微妙,我来给大家举个例子。
比如孩子今天回来跟你说:“我不想活了。”你会怎么回答?
这是“不温和的好奇”:
什么?你怎么会这样想?谁跟你说的?!
接下来是“温和的不好奇”:
没关系,我听过艺家老师的讲座,你们这个年龄段就是会出现这种问题,没关系。
而“温和的好奇”会鼓励孩子表达他们的想法,你可以说:你什么时候有了这样的念头?是发生了什么特别的事情吗?有没有一件事,是让你感觉放弃生命就可以解决的?... 像一个朋友一样去聊天。
慢慢地你就会发现,其实很多中学生使用一些负面的语言,只是为了展现他们不一样的个性。但当孩子提起这些念头时,爸爸妈妈还是要非常认真地去对待,尤其孩子出现了情绪上的暴躁、行为的改变,都需要父母用“温和的好奇”去关注。
然后,鼓励在任何阶段都很重要。还有一句,真实比正确重要。我知道现在的家长们花心思看了很多书,学各种各样的养育法、管教法,用学会的方法跟孩子说话。
我经常会打趣,如果你在谈恋爱时,旁边的人拿着一本恋爱大全手册跟你讲话,你会不会觉得心里毛毛的?其实对孩子也是这样。
他们迟早要面对一个真实的世界,包含各式的情感,父母可以向孩子示范一个好的沟通方式,但不需要你每时每刻都做得特别完美。重要的是修复你和孩子之间的关系,提高面对矛盾的耐受力、反思力,和孩子一起成长。
父母还需要搭建孩子和现实之间的桥梁。我会建议每个家庭周末时,至少要有2个小时的无手机时间,全家人一起去完成一件事,可以是学做饭、玩桌游、阅读、骑车...
一些孩子不喜欢正儿八经的对话,一起完成任务这种轻松的时刻,可能是更好的沟通时机。
有些时候,父母可以尝试着从孩子的视角去写日记。不用太频繁,一个月写一次就够了。
比如这样:“今天早上7点,闹钟响了,我看到一个穿着花衣服的女人站在我门口,双手叉腰问我:你怎么还没起来?!”从孩子的角度去记录,你就能体会到他们的世界是什么样子。
确保孩子每晚有一定时间是自己可支配的。在我们家,每天晚上8:00-8:20是孩子自己时间,可以看手机、玩游戏、甚至发呆...我们都不会干涉。
为什么要这样呢?现在的父母都把孩子照顾得很好,导致他们没有要自己处理的困难,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那么,从小让孩子有自己可支配的时间,是在为未来自驱力的形成打好基础。
更多江苏国际学校资讯,可以到本网站查看!
常州市武进区威雅实验学校 · 预约看校
上一篇:木有更多了